上海海事大學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項目”第二批項目學校及案例團隊

近日,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下發《關于公布高等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項目第二批項目學校及案例團隊名單的通知》(教技資〔2025〕41號),學校入選高等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項目學校,同時“航運數據賦能與監管虛擬仿真創新實驗室”被認定為高等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項目案例團隊。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數字教學資源建設,尤其注重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創新應用。此次成功入選高等學校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項目學校,為學校高層次虛擬仿真教學創新實驗室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據悉,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計劃在三年內(2024—2026),于全國范圍內匯聚一批在虛擬仿真教學創新發展方面具有突出特色與豐富經驗的高校,通過深入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形成一系列可借鑒、可推廣的虛擬仿真教學創新應用案例,構建起完善的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交流平臺。

學校此次入選的“航運數據賦能與監管虛擬仿真創新實驗室”項目案例,由法學院專業團隊精心打造。該項目秉持“國家需求牽引、學科交叉融合、技術自主可控、生態開放共享”教育資源建設核心理念,聚焦航運數據賦能和監管的跨學科命題,圍繞航運數據資產表達、航運數據主權治理等國家重大需求,構建“數據+法學+管理+物流”全鏈條教學和思維訓練的創新資源;打破航海、計算機、法學、經濟學的學科邊界,形成“海洋場景建模+大數據分析+區塊鏈存證+決策仿真”的跨學科研究范式和教學資源結構;采用數字孿生、擴展現實技術,建立覆蓋港口、航道、船舶的“三維可視智能推演動態數據決策和監管的”虛擬仿真平臺,實現復雜海事場景大數據采集、利用、分析、交叉融合的高精度還原與風險預判決策;構建“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協作網絡,聯合中遠海運、上海航交所等龍頭企業,推動數據賦能的模擬仿真實驗與真實數據賦能過程的對照,對數據資源合規監管,共享監管與技術成果產業化形成思維模式,為數據生態的理念普及提供豐富的教學支撐。

學校將以此次入選為契機,進一步加大對虛擬仿真教學的建設投入,持續優化教學資源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虛擬仿真教學與研發能力。同時,積極探索虛擬仿真教學新模式、新方法,不斷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深度融合,為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提供堅實保障,助力學校教育教學事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發文
學校獲批名單
撰稿、攝影:薛樹業 來源:教務處 責任編輯:姚旭
掃碼分享本頁面
掃碼分享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