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

自貿試驗區供應鏈研究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

1、基地簡介

自貿試驗區供應鏈研究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依托“物流工程與管理”上海市高峰學科、多個省部級研究基地和校內機構,開展了深入的校內外協同研究。研究基地初步構建起自貿區、供應鏈、物流、港航等領域經費數量、項目份量、咨詢質量全國領先的智庫型平臺,服務政府、行業和企業的重大需求。

2、發展定位

建成跨境、跨界、跨科學、跨平臺、跨團隊的研究機構,成為供應鏈研究的國際化高校智庫、協同化合作基地、高端化人才集聚區、創新型機制體制試驗區,成為港航、物流等領域經費數量、項目份量、咨詢質量全國第一、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智庫型平臺。

3、發展目標

1)發展方向目標。自貿區供應鏈研究咨詢方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供應鏈管理研究方向成為或接近獨特競爭優勢方向,相關決策咨詢領域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2)團隊建設目標。形成服務政府和企業亟需的決策咨詢團隊,培育物流工程與管理學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團隊,提升研究基地在該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

3)平臺建設目標。拓展與政府和企業共建的第三方評估、采信、中介等服務平臺,進一步完善現有研究基地或平臺建設,爭取成為國家級基地或平臺。

4、研究重點

在自貿區、供應鏈、物流、港航等領域開展決策咨詢,服務相關領域政府、行業和企業的重大需求。

1)政府相關重大監管和政策問題。拓展自貿區內產業鏈的成長空間,培育其在供應鏈上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其在更高水平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即政策出臺前的理論問題,如國際化、信息化、便利化、重大資源配置等。

2)產業相關重大管理和決策問題。將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改善企業在貿易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方式和效率,提升其供應鏈競爭力,從而提升其國際合作與競爭能力,即政策制定的導向問題,如產業鏈整合、規范、優化等。

5、研究方向

在自貿區供應鏈戰略規劃、政策創新、產業聯動、監管服務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聚焦研究方向。

1)供應鏈與產業鏈一體化發展。包括各地政府和行業企業對接自貿區政策、大型企業基于供應鏈的供給側改革與轉型創新發展戰略、基于“一帶一路”及自貿協定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重構等。

2)對接國際高標準貿易協定。包括TPP、TTIP等高標準投資貿易協定對自貿區供應鏈的影響、自貿區制度創新及負面清單中的供應鏈相關研究、自貿區政策評價體系研究、自貿區供應鏈數據庫建設等。

3)供應鏈四流整合與優化。包括基于“互聯網+”的自貿區供應鏈聯通、自貿區貿易便利化與“單一窗口”、自貿區跨境電商供應鏈平臺、供應鏈通道上全球自貿區“互聯互通”等。

6、研究團隊

團隊成員源自經、管、工、理、法、文等不同的學科背景,初步形成了跨學科、跨領域和國際化的學術團隊。研究基地現有團隊成員5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3人、講師23人,70%以上成員擁有博士學位,獲得海外博士學位的有10人。團隊中擁有全國優秀青年教師1人、上海市領軍人才1人、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1人、上海市曙光學者4人,還擁有浦江學者、晨光學者、揚帆計劃學者等10多人。

7、取得的成績

近兩年來,研究基地開展了52項課題研究,委托單位包括各地政府、大型企業、國內高校、國際機構等。決策咨詢涉及戰略規劃、制度創新、政策評估、企業轉型、社會化采信等領域,形成多份專報,得到中央領導批示和關注。研究基地持續推動了國際船舶登記、航空中轉集拼、自貿區創新制度第三方評估、國鐵對接自貿區、國企基于供應鏈轉型、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建設等重大制度與政策的落地。通過服務政府、行業和企業的重大需求,研究基地逐步成為相關領域支持政府決策、引領行業發展、支撐企業轉型和具有國際影響的新型高校智庫。

掃碼分享本頁面
掃碼分享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