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上午,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2018级国画专业新生共同聆听了入学以来的第一堂专业课——《山、水(树、石)》,该课程由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乐震文教授亲自讲授并现场示范讲解。徐悲鸿艺术学院自2017年开始获批招收绘画专业本科生,今年招收了16名国画方向新生和15名油画方向新生,为学院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作为中国画坛著名的艺术家,乐震文教授在给新生的授课中,不仅将中国绘画的发展、特点、影响等向同学们娓娓道来,更告诉同学们,中国画历来看重人品,人品决定画品,希望他们在大学四年里苦练内功,在完善技法、提高作品质量,追求创新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中,加强自身品行修养,为自己的艺术作品增加几分精神内涵和思想厚度,实现人品与画品的统一。
乐震文院长为绘画专业新生开讲第一堂专业课
宣纸、毛笔、徽墨、歙砚是乐震文教授上课时用的教具。乐院长在课上谈到,中国绘画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水墨画,国画是中国真正的艺术,这种艺术对许多亚洲国家的绘画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它与西洋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线条,线条是中国画的根本和精髓,线条的粗细、轻重、浓淡等技法,构成国画别具一格的韵味,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而西洋画强调画面、色彩、光线、环境等,更讲究写实。他还以八大山人、董其昌、倪云林等线条技法造诣极高的艺术大师为例,强调线条在中国画中的地位高于其表达的形象。同时,乐震文通过现场演示、为学生们讲解了“披麻皴”“斧劈皴”和颜真卿的“屋漏痕”等线条技法,深入浅出的阐述,让同学们充分领悟到线条对中国绘画的重要性。
乐震文还结合自己早年学习绘画的刻苦经历,向同学们提出殷切期望:在大学期间,要沉得下心,耐得住气,反复研习,认真学好绘画基础;同时把眼光放得高远一些,在学习中开阔心胸,拓展视野,多和老师交流,多去观摩大家作品,大胆创新,不断进步,争取将来能够在中国的艺术领域出类拔萃。
绘画专业四年将开设40多门专业课
据了解,今年,是徐悲鸿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招生的第二届学生,在1000多名报考学生中,16名学生脱颖而出,以优异成绩走进我校。在之后的四年里,绘画专业将开设《线描》《素描基础》《工笔花鸟临摹》《水墨人物写生》《明清山水》《宋元山水》《中国传统壁画》《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色彩基础与实践》《美学概论》等40多门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
“学校也为这个新专业配备了优秀的师资力量。”乐震文表示,学校非常重视绘画专业的发展,目前已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青年艺术家,为学生们授课。并采用等同于“研究生”式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每名教师带3至4名学生。在四年的培养中,学院也将聘请社会上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来校上课或开设讲座。同时,配合专业课,学院还将采取参观画展、下乡写生、水墨体验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在各种艺术体验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据悉,徐悲鸿艺术学院近几年来就业形势良好。学院目前还设立了“红星奖学金”“华飞奖学金”和“闵房奖学金”,激励学生们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乐震文院长授课现场
作品欣赏
乐震文作品欣赏
乐震文作品欣赏
乐震文作品欣赏
乐震文作品欣赏
乐震文作品欣赏
乐震文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