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东京审判中方代表团全程亲历者高文彬先生追思会在沪举行
东方网2020-09-13 18:11:56

东方网记者傅文婧9月13日报道:我国著名国际法学者,东京审判中方代表团全程亲历者,上海海事大学资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会9月13日在沪举行。

追思会现场

因疫情影响,高文彬教授的女儿通过视频表达了对高老的追思以及对社会各界的感谢。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代表亲属发言,回忆了高文彬先生前的事迹和生活片段。同事代表上海海事大学原党委书记於世成、学生代表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等从不同角度,追忆了他朴素而精彩的传奇人生,重温了他热爱祖国、潜心治学、教书育人的感人事迹,表达了对高老的无限追忆和深切怀念。

亲属代表、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名誉主任连平发言

高文彬曾这样概括自己的人生:“我这一生大概就这样两件事情:一是东京审判;一是大词典。”高文彬教授是全程参与1946-1948年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大审判)的最后一位亲历者。作为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秘书兼翻译,高文彬与其他成员一道,配合中国检察组起诉、举证、辩论、庭审和量刑,最终将日本战犯绳之以法。

高文彬一生与法学结缘,改革开放后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今上海海事大学),在国际法领域辛勤耕耘四十载,培养的学生遍及法律实务界和学术界。追思会上,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主任程兆奇介绍了东京审判有关情况,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郑戈回忆了当年与高文彬教授一起编撰《元照英美法词典》的情景。

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陆靖表示,总结以高文彬教授为代表的前辈们的宝贵经验和崇高精神,就是要号召广大师生,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接过前辈们传递下来的接力棒,一棒接一棒地接续奋斗,为建设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学而努力。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儒谈到,高先生的百年人生里,充满着非凡的胆识和超群的智慧,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和百年海大的精神特质,也生动地展示了海大教师不忘教育初心,矢志立德树人的崇高品格,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东京审判的见证者

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悬挂着高文彬的大幅照片,他参与东京审判的事迹和其他16位中方代表团成员一起,被永久保存在纪念馆的档案中。毕业于当时沪上最负盛名的东吴大学法学院的高文彬,不但是当时中国检察官向哲浚的秘书兼翻译,时年仅24岁的他还为日本战犯的最终定罪发掘了一份至关重要的证据。

1947年春,高文彬在日本京都琵琶湖

在日期间,为了搜集更多战犯的证据,高文彬一有空就扎进浩瀚如烟的官方档案、媒体报道、机密文件中。偶然间,他在一堆《东京日日新闻》旧报纸中,发现了一张摄于1937年的新闻图片,即日本战犯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进行的惨绝人寰的“百人斩竞赛”,比赛谁砍掉的中国人头颅更多。后来,这份重要发现作为有力的证据被交给国际法庭,最终将日本战犯绳之以法。

作为东京审判的“活历史”和见证人,高文彬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审判。他曾说,“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并不清楚,当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尤其是东京审判那段历史,很多人都不了解,甚至都没有听说过。非常有必要让一代代年轻人知道并了解那段历史。”

“高老和其他老师不一样,在国际法课上,他以亲身经历的东京审判中所涉及的战争罪行和相关法律实践,为学生们讲解国际法理论和制度,讲得特别鲜活、有说服力。况且,他是亲历者,还讲述了当时一批优秀的中国法学家为审判战犯而作出的卓绝努力,令我们钦佩不已。”上海四维乐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周琦也来到了追思会现场,他至今对高文彬在课堂上讲述的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倪征燠、代表中国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法官梅汝璈等人的事迹仍记忆犹新。”

严谨治学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执教国际法直到退休后,高文彬仍坚持为研究生开课。高文彬当年的学生,如今已遍及法律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各个领域,有的成为各自领域的中坚力量。追思会上,高老的学生深切缅怀高文彬先生如春风化雨般关爱学生的长者之风。高老对教学一丝不苟的态度,勇攀学术高峰的执着精神,对学生、后辈的关爱和包容,都深深镌刻在了学生们的心中。

高文彬先生旧年留影

追思会上,还展出了高老生前的相册、聘书以及获得的荣誉证书等物品。睹物思人,谈及恩师,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退休教师唐兵回忆,为了让学生更灵活地学习、使用法律英语,高文彬曾专门给学生准备了一份拉丁语、英语和汉语对照的法律词汇表。“整张8开大的纸上全是老师手工整理书写的蝇头小楷,整整齐齐、清清楚楚。”

唐兵说,“老师把这些资料拿出来,让我们人手复印保存了一份,对我们阅读英文案例有很大的帮助。”后来,这部分内容也被编纂进了法学领域的权威参考资料《元照英美法词典》。在海大法学院的院史馆内,如今仍然陈列着高文彬珍藏了几十年的、由他亲笔正楷书写的教案。

高文彬先生亲笔教案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陈晶莹也是高文彬教过的学生,在追思会上,谈起高文彬在国际法课堂上的风范,陈晶莹仍历历在目:“高老的教案工工整整、中英文兼备,老一辈学者的博学,对教学的认真和严谨,清晰可见。” 

高文彬先生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收官之“战”中,用他的热血和才华,留下了自己光辉的印记;在国际法学和法学教育百废待兴的过程中,用他的坚韧和学识,留下了自己光辉的印记;在上海海事大学国际法和海商法的发展中,用他的勤勉和奉献,留下了自己光辉的印记。

作者:傅文婧
选稿:曾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