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上海市教委政务微信“上海教育”
“金三银四”
每年三、四月份的春招
是应届毕业生们求职黄金时期
然而疫情当下
大学生就业怎么办?
就业两个字
牵动着毕业生、家长、
用人单位、学校四方的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就业稳才能人心定、社会稳
看上海各高校如何助力
毕业应届毕业生“云就业”
帮助他们迈出求职奔赴未来的步伐
拓宽渠道
动员教师、校友助力就业
第一时间推送招聘信息
面向用人单位开设空中宣讲会
“我们通过举办线上大型招聘会、线上宣讲会,以及为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院系主动推介毕业生等举措,为毕业生们提供了比较充裕的就业选择机会。”华东师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刘继亮介绍说。2月以来,学校共举办线上大型招聘会4场,如春季网上招聘会、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春季招聘会、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春季招聘会等;举办空中宣讲会36场,发布大型招聘活动公告 65条,在线发布招聘需求的单位数达 537家,提供岗位需求数达67000个。同时发挥学部院系积极性,鼓励每个学部院系推出给用人单位和校友的一封信,积极主动推介毕业生。
“一生一策”
及时解答毕业生就业困惑
学校在3-4月举办了“线上就业服务月”活动,累计活动超过120场。同时通过就业信息网、ECNU学生就业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等线上途径,及时推送就业政策、在线课程、求职指导方面的推文,让同学们在线获取各类就业指导信息,累计阅读量过万人次。
各个院系开展线上就业服务月互动
学校就业职能部门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就业事务办理“云”咨询服务。每个工作日安排老师在办公室值班接听电话,提供就业事务网上办理以及在线咨询服务,及时解答处理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就业、招聘方面的疑问。
学校还开展了“线上个性化职业咨询”服务,毕业生在网上预约后,就业指导老师将一对一解答他们在就业求职中遇到的各类问题。2-3月期间,月均预约量近50人次。各学部院系也为特殊毕业生提供了“一生一策”的就业指导服务。尤其对于疫情重点地区或处于隔离期毕业生的就业进展情况,老师们及时利用微信、电话、邮件等方式,为毕业生们提供就业信息,开展个性化指导服务。
多部门携手
保障毕业生成功就业
为帮助今年春季毕业生顺利办理毕业离校及就业入职手续,学校研究生院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按时将有此需求的350余名毕业生的数据上报学生信息平台,使得用人单位从3月起便可在网上对华东师大春季毕业生的信息进行查询确认。
考虑到邮寄毕业证书还存在遗失或冒领等风险,学校创新工作手段,为每一位符合毕业资格的毕业生出具了一份“毕业证明”,通过邮寄“毕业证明”或发送电子版扫描件的方式,为他们求职、办理户口等提供佐证材料。
上海理工大学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是:“就业服务不打烊,生涯指导不见面,网络招聘不停歇,信息推送不断档”。
学校先后发布《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致2020届毕业生的一封信》、《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网上签约流程》,推进毕业生签约、推荐表等事务的线上办理,同时为畅通沟通渠道,公布了学校就业工作人员的个人电话、电子邮箱等信息,专门解决毕业生、用人单位的“疑难杂症”,及时准确地回答了疫情期间就业工作的部署安排,确保就业服务不打烊。
以云端直播实现“把脉问诊”
云直播
从3月初至今,学校7位老师一共在B站做了近30场直播,从简历修改制作到职业选择决策,从自我介绍到视频/AI面试技巧,从求职礼仪到就业政策咨询……累计人气超过2万。后期还将邀请企业资深HR,开展“无领导小组面试”、职场情绪管理、时间管理等主题的生涯指导服务。
以云端招聘实现“远程就诊”
云招聘
加强校内外资源对接,与杨浦人社、漕河泾开发区、陆家嘴人才金港、中智预才网、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政企部门、大型就业平台开展合作,举办各类线上招聘会;与重点行业单位、知名企业、校友企业等联合举办空中宣讲会。截至目前,各类招聘会参与企业1500余家,提供岗位近7000个,需求人数超过6万,参与学生达1.5万人次,投递简历6万余份。后期还将举办“行业类线上招聘会”、“就业实习线上招聘会”。同时学校秉承“资源共享、携手共进”的开放理念,所有线上招聘会对全体学生开放,包括海外留学生,真正让毕业生实现在家就可以找工作、找到好工作的迫切需求。
以云端推送实现“靶向治疗”
云端推送
通过“上理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毕业班辅导员QQ群、华为welink等渠道,每天发布各类招聘信息,疫情以来,推送信息500余条。同时,精心策划制作了 “外省市招聘”、“长三角招聘”、“行业校招”、“每周招聘汇总”、“求职干货”等专栏专刊,通过对信息进行分类别、分行业、分领域的“深加工处理”,实现了毕业生对招聘信息及时、有效、精准的获取。
上海海事大学就业工作指导思想是:服务不打烊,招聘不停歇。
就业信息不间断,企业招聘不停歇
因疫情防控需要,学校及时转到线上为广大企业和毕业生提供招聘服务,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开展各类线上招聘活动。从2月开始面向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相继推出网络招聘会、空中宣讲会等“云招聘”模式。迄今已组织空中宣讲会64场,3月24日-4月1日,学校组织353家用人单位举办“职场启航,放飞梦想”春季网络招聘会,提供岗位1625个,需求人数4956人。据统计,校内外学生参加总数达13458人,投送简历28501份。3月—4月,学校还将组织毕业生在线参加市区各方组织的近十场网络招聘会。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志鹏一行于3月10日走访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云就业”投石问路
就业服务不打烊,就业管理网络化
学校及时调整优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如从线下签约调整至网上签约,毕业生以信函、拍照或扫描发送电子图片等方式进行就业材料的上传;告知毕业生有关政策,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针对赴已签约就业单位和意向就业单位实习的毕业生,学校适时出台了就业实习期间疫情防控管理办法,强化管理,助力毕业生安全平稳开展实习,也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就业指导不缺位,线上答疑常态化
学校联合“一起求职”平台向毕业生推出25门岗位认知免费课程,在学校就业信息网及相关微信公众号上将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与智慧树网合作的多门课程对广大学生发布,毕业生随时随地开展各类就业创业课程的自学。
通过微信群、QQ群、邮箱等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简历问诊和面试辅导等在线服务,推进“双周摸底调查”,即各毕业班辅导员每双周至少和未签约毕业生联系一次,实时摸清毕业生求职动态需求,建立毕业生求职工作台账。尤其是对未签约学生、受疫情影响学生以及各类困难学生群体底数落实到个体,给予更具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岗位。
学校就业办工作人员疫情期间推进学生就业工作
就业跟进不停歇,服务水平精准化
除发布招聘信息,辅导员还会与学生召开在线会议,积极指导、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指导学生如何制作简历、怎样进行网上面试,鼓励学生就业。针对考研学生,鼓励复试希望较小的学生考虑就业,做好两手准备。针对无就业方向的学生,辅导员会与其父母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状况,然后主动与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找到兴趣所在和未来方向,并帮他们推荐合适的工作,持续跟进。
学院辅导员在毕业班微信群发布就业信息
华东政法大学全力推进2020年毕业生就业,确保组织领导“不缺位”、指导帮扶“不间断”、渠道拓展“不掉线”、重点服务“不停顿”。
提高站位
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不缺位”
学校召开专题办公会和全校就业工作推进会,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制定就业工作方案和通知,进一步明确部门和学院工作职责,完善就业工作保障。校党委深入学院开展思想动员和分类指导,推进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重点任务落实落细。
聚焦重点
就业指导帮扶“不间断”
学校加大就业政策宣传解读力度,主动开展政策落地和转化。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培训提升就业指导能力,组织学生线上学习教育部、市教委和学校的网络就业指导课程,举办首届近在“咫”尺长三角法律职业能力线上面试大赛,提升学生求职技能。不间断帮扶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和就业困难毕业生,优先对湖北籍毕业生开展经济资助、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并举办湖北籍毕业生专项求职战“疫”训练营。
精准施策
就业渠道拓展“不掉线”
一是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24365网络招聘、“国聘行动”、校园双选会等网络招聘和宣讲活动。在3月13日-4月13日与智联招聘联合举办的华政春季空中双选会中,共429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数1558个、拟招聘人数过万,吸引我校1100余名毕业生投递简历12500余份。
二是加强与市律协、中交集团、上海建工集团、中国商飞等重点单位的联系,结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推荐毕业生到国家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就业。加强对毕业生基层就业、参军入伍等激励政策措施的正面宣传,引导毕业生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和专招等基层就业项目和参军入伍。
三是动员专业教师、校友、合作单位为毕业生升学、出国(境)深造、实习就业开拓渠道创造条件。
优化流程
就业重点服务“不停顿”
为毕业生线上办理审核就业去向、毕业生证明、报到证申请,线下组织专人为毕业生邮寄就业协议书和报到证打印申请表等材料。已为有明确签约意向的毕业生免费邮寄30份就业协议书,助推毕业生落实就业。
“重研判、强服务、拓渠道”,上海海洋大学构建开源放渠,分类指导,协同递进的就业服务体系,保障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序推进。
重研判、明需求
疫情期,学校动态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建好学生就业进展数据库;做好困难群体就业排摸和帮扶。开展2020届毕业生疫情期就业意向排摸、就业形势调研,邀请近五年来录用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200余家进行疫情背景下用人单位需求调研。形成《2020年疫情背景下2020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调研报告》。
强服务、准推送
学校集成各类优质资源,根据不同需求的学生分阶段提供分层、分类、递进的就业力提升服务。
上海海洋大学分类指导,协同递进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1. 面向全体毕业生,自2020年2月28日-8月31日,学校开设《就业指导网络系列讲座》网络就业指导课程,共21课时,毕业生覆盖面100%。
2. 面向求职面试能力弱势群体,学校开展“校企携手、共抗疫情、保驾就业”线上“就业力”提升求职训练营,以网络直播形式,开展网络模拟面试指导,共65学时,参与学时300人。↓↓↓
3. 面向各特殊毕业生群体(就业困难、经济困难、少数民族等),学校开展“聚焦需求•助力就业”就业助力特训营。学员72名,18节职业培训课、27节全行业认知课,职业顾问老师全程跟进,一对一咨询、一对一帮扶、一对一推荐精准至少三个岗位。
4. SHOU未来师资计划。时值长三角教育人才服务联盟和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于3月27日-4月27日举行“2020年长三角师资春季网络招聘专场”之际。学校邀请校外专家和校内就业指导教师联手打造第一期“未来教师计划”线上指导服务。
5. 优化智慧就创系统平台功能,全面实现“就业工作流程”全链条线上办理。为师生提供线上就业事务办理、就业跟踪与分析等。↓↓↓
上海海洋大学就业创业信息平台
拓渠道、引资源
开拓整合各类资源,做好企业的线上招聘服务工作。
⒈3月-4月已落实海洋大学专场招聘会4场。做到及时发布,及时推送与宣传,公众号与网站同步。
⒉及时发布24365校园招聘服务-全国网络联合招聘信息。
⒊与第三方平台易校招、智联招聘、中智育才网等平台合作组织“海大综合类专场和国企专场招聘会”。
⒋举行上海海洋大学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217家企业参加,发布岗位974个;需求人数16038人。
上海电力大学统一部署,坚持科学研判、靠前指挥,深化校院协同、精心组织,全面掌握信息、精准施策,创新拓展渠道、“校企家”联动。
早谋划、有措施
做好毕业生思想工作
学校及时出台《上海电力大学疫情防控期间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预案》,为特殊时期开展就业工作明确了要求。学工系统队伍多次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工作,明确任务和责任。2月21日前,各学院全面排摸2020届毕业生情况,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针对考研等群体、目前无就业意向、少数民族毕业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制订“一生一策”的就业方案。
抢时间、有态度
积极对接用人单位
学校主动与电力行业企业、各地人社等部门联系,了解招聘需求和工作进展,挖掘就业机会。针对以往来校招聘的企业开展“微调研”,全面了解企业需求和“春招”计划。根据调研情况,2月13日向企业发布“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各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产学研合作单位及校友企业之间联络,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积极拓展就业岗位。学校还成立就业信息收集小组,收集各个省份用人单位发布的就业信息,通过网络分省市、区域、行业针对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
架桥梁、拓渠道
积极开展线上招聘会
学校多渠道开启线上招聘,搭建“空中双选会”、“空中宣讲会”、“空中面试会”等线上平台。制作《职位“传送门”,在家拿offer——上海电力大学空中宣讲会企业指南》,全方位协助企业做好网上招募工作。自2月16日起,学校共计发布招聘信息近1360多条,阅读次数达135718次;举办空中宣讲会7场,累计观看学生人数达1073人次。举行3场大型空中双选会,有中能建、申能股份、中国人寿等4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岗位数3850个。
做工作、有温度
网上签约各项业务不断线
学校精心设计了《战“疫”就业宝典》,针对网上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推荐表制作等学生普遍关注的事务进行详细介绍,指导学生在家求职。优化各项业务手续,通过在线就业管理系统,“无接触”高效、快捷办理毕业生事务。学校辅导员指导同学们通过邮寄、委托代办等方式,完成线下就业手续相关事宜,确保就业服务无死角。
素材由相关高校提供
编辑:宿铭珊 王京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