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師生前往太倉開展沉浸式主題班會

6月22日,為慶祝第十五個世界海員日,上海海事大學師生以“弘揚鄭和精神,建設海洋強國”為主題的沉浸式班會在太倉開展。60余名學生前往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與收泊地——太倉,在鄭和紀念館、太倉博物館等地開展沉浸式的主題班會。

本次主題班會通過參觀研學、實景浸潤、古今對話以及互動研討,將厚重的航海歷史資源轉化為生動的育人資源,緊密結合學校航運特色和學生思想實際,開展精準思政育人工作。

學校經(jīng)濟管理學院輔導員孟陽通過回溯鄭和七下西洋的史詩壯舉,帶領學生深刻體悟古代海洋文明的“硬實力”與中華文明的和平基因。從鄭和的勇氣出發(fā),聚焦當代中國深海探測的里程碑——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通過分享其突破5000米、7000米深潛紀錄的艱辛歷程,感受勇毅探索精神的傳承與新時代海洋科技的飛躍,探討海大青年學子的時代使命。

學校法學院輔導員張玲玲以鄭和銅像、復刻寶船、鄭和紀念館等相關場景為實景課堂,引導學生感悟鄭和精神內(nèi)核,堅定信念破解“躺平”心態(tài),領會古代航海科技對復合型專業(yè)能力的啟示;通過史料與碑刻解碼七下西洋“和平交往、互利共贏”的基因,印證當代中國“海洋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歷史根基。

學校商船學院輔導員李韻涵以“破局‘配角人生’:鄭和精神與航運人才啟示錄”為題開啟一場沉浸式航海精神探索之旅。面對部分學生對航海職業(yè)的迷茫與“躺平”心態(tài),以鄭和七下西洋的壯闊史詩為切入點,通過實景參觀、史料解析與互動研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鄭和船隊開拓未知海域的勇氣、跨文明協(xié)作的智慧以及使命擔當精神。活動創(chuàng)新引入“‘配角人生’”概念,引導學生反思職業(yè)規(guī)劃困局,結合當代航運領軍人物事跡,激發(fā)學生的專業(yè)認同感與使命感。

參加本次主題班會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不一樣的班會讓他們更受啟發(fā),收獲頗豐。法學院學生戴延秋說:“鄭和七下西洋所展現(xiàn)的堅定信念、開拓創(chuàng)新精神、和平交往理念使我決心積極踐行海洋命運共同體。作為海商法學生,我將學好專業(yè)、提升素養(yǎng),以實際行動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

商船學院學生任曉寧感慨地說:“我們確實容易被時間推著往前走,缺少規(guī)劃。但通過今天的沉浸式班會,通過了解鄭和船隊七下西洋的艱辛人生經(jīng)歷,讓我意識到航海人的宿命從非避開風浪,而是用奮勇開拓的精神將每個考驗鍛造成破浪的鋒刃!”

本次活動得到了太倉市文體廣旅局的大力支持,是上海海事大學充分發(fā)揮航運特色優(yōu)勢,協(xié)同各方教育資源,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實踐。

師生合影留念
商船學院輔導員李韻涵開展主題班會
經(jīng)濟管理學院輔導員孟陽開展主題班會
法學院輔導員張玲玲開展主題班會
活動合影留念
撰稿:董雨潔、楊鳴 攝影:陳天嬌 來源:學生工作部(處) 責任編輯:董雨潔
掃碼分享本頁面
掃碼分享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