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篇 上海中醫藥大學 張黎聲
上一門溫情的人生大課
他,執教35年、每年承擔4門課程300多學時的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全A通過;他,年年獲評學生心目中的“明星教師”,被學生粉絲親切地稱為“哥”。他是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學教研室老師張黎聲。雖然是和遺體、標本打交道,但在學生們看來,這解剖課一點也不冰冷,反而是一門充滿溫情的人生大課。
值得醫者與患者尊敬的遺體捐獻者,被醫學生稱為“大體老師”。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張黎聲帶領團隊精心設計了“人體解剖學第一課”,組織學生參與“遺體捐獻追思會”,進行遺體捐獻者家訪,邀請遺體捐獻者來校與學生面對面交流,使學生感受到遺體捐獻者及家屬的大愛和大義,共同發掘這門課可以承載的“感恩、敬畏、責任”價值觀。張黎聲主持了市教委和學校的教學改革、課程建設項目十多項,將教研室的特色課程“腧穴解剖學”打造成市精品課程和全國中醫藥院校的標桿性課程。他批改的實驗報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各種能力、思維狀況進行評價。不少學生收到他批改和點評后返還的實驗報告深受感動,因為有的點評比實驗報告本身還要長。
課堂外,張黎聲多才多藝,他是學校電聲樂隊的鼓手,也多次在田徑、羽毛球、排球等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他特別注重參與學生的課外文化生活,憑借自身的人文素質和人格形象,成為學生活動和節目中的人氣嘉賓,被學生粉絲親切地稱為“黎哥”。
上海交通大學 呂智國
常給自己攬“額外”工作
他是國家級教學團隊成員,長期承擔公共基礎課國家精品課程《大學物理》教學和課程建設。他的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案例生動有趣,既有從物理學史角度的引導式教學,又有基礎知識和各學科前沿交叉內容的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熱情討論,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系副教授呂智國。
呂老師既做本科生導師又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從學業,職業發展,生活等方方面面耐心指導學生,并解答他們的解惑,使得學生大學生活的品質得到很大提升。他先后擔任本科生、碩士生班主任,通過建設班級管理體系,打造凝聚的班集體;通過班會調動集體的智慧解決共性問題,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集體生活的溫暖;通過真誠無界的溝通,打開了學生們的心結。
指導本科生參加科學研究,也是呂老師一直做的常規工作。近年來他指導本科生完成小量子系統驅動動力學研究和大學物理課程拓展內容探索。一方面指導學生從前沿研究課題中尋找問題,并利用所學基本知識求證答案,培養學生科研習慣;另一方面,通過深入挖掘大學物理課程內容,培養學生深刻領會物理學的基本規律和方法。有意思的是,呂老師還“額外”擔任了學校的圖書館信息專員,為物理學和天文學圖書資源增訂、教師與同學專業信息查詢提供服務,并他長期從事指導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先后在科學社、上海中學、七寶中學等指導中小學生科技發明活動。
上海理工大學 吳滿琳
做“創客”的靈魂工程師
“培養學生‘會聽、會看、會說、會想、會做’的人格特質和‘千山萬水、千言萬語、千方百計、千難萬險’也要堅持下去的創業精神,這是使我一直堅持的動力。”這就是上海理工大學創業班的班主任吳滿琳老師。2009年,上理工開設了國內首個“創業班”及創業管理第二專業,吳老師是主要參與者。從那時起,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吳老師看來,創業是可以“教”的。她嘗試讓學生學工商管理的知識,到企業實踐,還組織集體徒步、推銷最難賣的書、向陌生人宣講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擁有就業創業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團隊執行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她發現許多優秀的學生在進入企業之后很長時間都無法適應,因此她開始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純理論、單項式授課方式,注重實踐、雙向互動、體驗感悟的學習方式,并推進“雙師型”創業教育師資隊伍——聘請企業界有創業和管理經驗的資深人士或專業培訓人士來擔當大學生創業項目教練和客座教授,近距離指導大學生創業與就業。吳老師認為,“創業教育是成就學生就好業或實現創業夢想,我們不是培養只會拿著文憑找工作的人,而是要培養具有獨立創新創業能力的開拓者。”
當學生真正開始嘗試創業時,她為學生們提供資金、場地、導師資源,為他們介紹創業伙伴,甚至親自擔任擔保人。學生們說,是她點燃了大家的創業火焰,大家親切地叫她“吳媽媽”。
上海海事大學 容新芳
十年打磨學術精品
“當代西方文藝理論”、“英美文學史及作品選讀”、“英語中級閱讀”“英美報刊選讀”、“英美文化與國情”、“英美社會與文化”、 “英語國家概況”……在很多人印象中,這些響當當的英文專著應該出自外語專業院校,實際上它們的作者是一位來自上海海事大學的學者,容新芳。
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優秀科技成果……雖然贏得了眾多榮譽稱號,但容新芳認為自己只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師。在他心目中,教師不僅是個神圣的職業,更是一個偉大的事業。他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的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他堅持每個學期都為本科生授課,再加上研究生課程,平均每周授課時數達10課時。平均每屆指導研究生6名,且成績良好、順利畢業。
傳承師道,甘為人梯。他還常與年輕教師交流教學體會、教學和科研經驗;鼓勵年輕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而對于自己的科研, “十年磨一劍”,容新芳志在打磨學術精品。他的專著《I.A.瑞恰慈與中國文化:中西文化的對話與其影響》從最初構思到出版經歷了整整九個春秋。著名學者常耀信盛贊此書“是一部文化與文學比較研究的杰作”。目前,該書已被美國的哈佛、耶魯、埃默里、賓夕法尼亞、密歇根大學和中國香港、香港科技大學,以及英國的倫敦大學等多個世界知名大學圖書館館藏。
上海健康醫學院 程海憑
將教學當做一門藝術
他視教學為一門藝術,他的教學效果連年得到學生和督導的好評;他潛心科研,碩果累累;他陪伴學生,帶領學生參加創新實踐,屢屢獲得好成績。無論科研還是教學,他都沉下心來踏實以對,他就是上海健康醫學院醫療器械學院教師程海憑。
多年來,程老師不斷探索教學方法,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并積極投身教學改革與建設。他以第一責任人身份完成 “醫用治療設備”上海市重點課程建設,主編出版《醫用治療設備原理與結構導論》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他發明的“一種用于培訓和考試的電路故障設置加密方法”,取得國家發明專利,實訓教程和實驗箱已經推廣到全國多所兄弟院校。
他的“高分辨率字符、波形視頻顯示器”在彩色多道數字式波形實時顯示技術中有所突破;他還完成了雙通道低頻脈沖治療儀、電休克治療儀、五官科超短波治療儀、血液凈化C型機信息檢測模塊研制等橫向技術開發項目。他在超小管徑超低且脈動的血流量檢測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種新的超聲波流量檢測方法,另外解決了超聲波檢測透析管中微小氣泡的技術問題,還研制了血壓檢測和漏血檢測傳感器。
此外,他多年精心組織并悉心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全國電子專業人才設計與技能大賽等,取得全國和省市級一等、二等、三等獎等多項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