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報,是廣大學子人生航向的重要抉擇。作為國民經濟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當前,我國交通運輸行業正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方向轉型升級,對高素質人才需求持續旺盛。各交通運輸院校依托深厚的行業積淀與前沿視野,打造了特色鮮明、緊貼發展脈搏的優勢專業群,精準對接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戰略需求。本期梳理交通運輸院校培養特色及2025年招生亮點,為考生及家長提供參考。敬請關注。
大連海事大學
80%專業直接服務于海事產業鏈
大連海事大學是交通運輸部唯一直屬高校,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雙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擁有交通運輸工程1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輪機工程2個國家重點學科及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全球ESI排名前1%的學科7個,其中工程學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
學?,F有的54個本科專業(方向)中,80%直接服務于海事產業鏈。法學(海商法)、海事管理、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和救助與打撈工程4個專業為學校首創。其中,法學(海商法)專業航運特色鮮明,通過“平臺+方向”模式寬口徑培養職業法律人才;海事管理專業為國家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培養具備交通運輸工程背景的公共管理人才;船舶電子電氣工程專業國際化特色鮮明,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救助與打撈工程(海洋智能裝備)專業注重海洋智能裝備知識教育,為國家海洋裝備研究開發、海洋工程技術研究等領域輸送專業人才。
今年,學校招生計劃穩中有升,計劃面向全國招生4630人,較2024年增加70人。學?,F有專業(方向)中,36個專業納入交通運輸類、電子信息類等11個大類招生,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海上專業)、人工智能等18個專業(方向)不納入大類招生,實際共29個大類和專業招生。
北京交通大學
新增5個國家急需招生專業
北京交通大學是教育部直屬,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雙一流”建設高校。
今年,學校新增5個國家急需招生專業。其中,機器人工程專業聚焦智能裝備與機器人技術前沿,培養機器人領域工程技術人才;智能制造工程專業通過智能裝備設計、智能工廠規劃、智能產線運維的全生命周期實踐,貫通式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智能車輛工程專業融合軌道車輛、智能汽車、人工智能與信息技術等領域內容,具有“學科交叉、產教融合、平臺賦能”的特色;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數據智能)專業聚焦數據智能的核心技術和工程應用,培養跨學科深度融合與協同運用的復合型人才;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構建校企融合“雙導師制”,擁有先進的實踐教學條件與優質資源保障;國際新聞與傳播專業以融媒體傳播和國際傳播為特色方向,精細化培養學生。
今年,學校新增交通運輸(拔尖班)、系統科學與工程(智能交通系統拔尖班)、新聞傳播學類(卓越人才拔尖班)、建筑類(卓越人才拔尖班)4個拔尖班。目前,學校已形成“1+4+5”拔尖人才培養高地(即1個詹天佑試點班人才培養特區+4個基礎學科拔尖基地班+5個卓越人才拔尖班),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學科前沿,培養卓越領軍人才。
武漢理工大學
擴大人才緊缺專業招生規模
武漢理工大學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擁有2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7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學校目前有本科招生專業79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4個,28個專業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計劃,數量位居國內高校第一方陣。
今年,學校招生規模為9580人,較2024年新增350人,主要結合國家需求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面向光電子信息、智能終端、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產業的支撐專業,擴大招生規模10個班。同時,今年學校新增1個珠峰實驗班以及2個博學實驗班,與學校之前的4個卓越實驗班共同構建了特色明顯、層次豐富的招生專業班型。
此外,學校今年新增數字經濟、產品設計(中外合作辦學)2個特色專業。其中,數字經濟專業構建“經濟理論×數字技術”協同創新學科體系,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技術,依托科研平臺,系統培養學生數字經濟理論建構、智能算法與大數據分析、產業數字化轉型方案設計等硬核能力。產品設計(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瞄準設計學科前沿,融合中英雙元教育資源,以“國際視野+本土智慧”為育人理念,培養具有創新思維、藝術素養、跨文化溝通能力及工程實踐轉化能力的高素質設計人才。
集美大學
校企協同共育高級航海人才
集美大學是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和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目前擁有福建省唯一的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交通運輸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航海技術、輪機工程等航海類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1年通過交通運輸部海事局組織開展的航海教育培訓質量評估,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高質量航海人才培養體系。
作為培養我國高級航海人才的重要基地,學校擁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學實習船“育德”輪,配備國內先進的360度視景大型船舶操縱模擬器、航海雷達模擬器、GMDSS模擬器等教學設備。航海技術專業入選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與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畢業生可在各航運公司、海事局、船級社、引航站等港航企事業單位就業。
學校輪機工程專業作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實施“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共育”“3+0.5+0.5”和“3+1”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涵蓋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輪機自動化、船舶電機與拖動等,學生會接受適任船舶輪機員崗位等方面的專業技能基本訓練。學校設有福建省船舶與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船舶行業技術開發基地等科研機構,為學生深入了解船舶動力系統運行與維護創造了良好條件。
上海海事大學
新設專業聚焦國際郵輪產業人才培養
上海海事大學是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共建高校,是一所以航運、物流、海洋為特色,具有工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文學、理學、藝術學等學科門類的多科性應用研究型大學。
今年,學校本科招生計劃總數達4360人,較2024年增加300人,擴招重點向理工科專業傾斜,并將強化計算機、人工智能等關鍵前沿領域的人才培養。
同時,學校今年新增國際郵輪管理專業,計劃招生30人。該專業面向郵輪產業,涉及郵輪企業運營、文化與旅游產品開發、國際商務合作等領域。該專業將構建“外語+管理+服務”的復合能力矩陣,強化學生英語素養、管理素養和服務技能培養,同時通過產教深度融合,搭建“學業—就業—職業發展”全周期育人體系,著力培養具有全球視野、數字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郵輪產業人才。該專業課程設置形成“管理內核+產業模塊+數字技能”的金字塔結構,基礎層涵蓋旅游文化、國際商務、海事法規和酒店管理等核心課程,產業層設置郵輪運營管理、郵輪經濟和郵輪供應鏈管理等特色課程,創新層引入文旅數字化、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課程,采用情境模擬、虛實融合等教學手段,為學生打造立體化學習場景。
重慶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工商管理”聯合學士學位項目招新
重慶交通大學由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共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主管。學校擁有21個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8個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程學、材料科學、環境與生態學、計算機科學4個學科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
今年,學校新增智能材料與結構專業及“交通運輸+工商管理”聯合學士學位項目,在土木工程、物流管理專業新增實驗班招生。
新增的智能材料與結構專業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為背景,面向國家智能制造戰略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培養系統掌握智能材料與結構設計原理、工藝開發、性能測試及其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中應用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能夠解決相關復雜問題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與重慶工商大學聯合開辦的“交通運輸+工商管理”聯合學士學位項目,采用“新工科+新商科”的教育模式,培養既通曉交通設施規劃、交通運輸安全管理、樞紐通道網絡優化等交通運輸理論,又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國際商務管理等管理理論,同時具備較強交通運輸企業運營管理、交通運輸項目投資決策分析及數字運輸組織優化等創新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交通運輸管理拔尖創新人才。
山東交通學院
AI幫助學生“無縫銜接”智慧交通工程
山東交通學院為山東省人民政府與交通運輸部共建高校,以培養綜合交通人才為特色,設有55個本科招生專業,是山東省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學校與俄羅斯頓河國立技術大學聯合開設山東省第一家非獨立法人中俄合作辦學機構——頓河學院。2024年,學校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
學校擁有ESI全球排名前1%的學科工程學,9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國際等效認證),車輛工程、物流工程、交通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個專業獲批國家一流本科專業。
今年,學校新開設智能建造與智慧交通專業,融合人工智能、土木工程、交通與控制等多學科優勢,構建涵蓋人工智能、大數據挖掘、智能建造、智慧交通等前沿課程的教學體系,強化AI賦能工程實踐,畢業生可在智能設計、施工及智慧運維與管理等領域發展。
學校還新設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專業,圍繞無人機系統設計和無人機智能應用兩大方向構建課程體系,實現從平臺構型、飛行控制到任務執行的全流程知識覆蓋。該專業目前已建成無人機飛控與嵌入式實訓平臺、多無人機協同仿真平臺等教學資源,同時與多家低空經濟企業合作建成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培養學生無人系統研發、測試、部署與應用的能力。
廣州航海學院
打造“海洋+低空”大交通學科體系
廣州航海學院行業特色鮮明,歷史底蘊深厚,于今年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學校擁有3個省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一流專業和7個省級特色專業,正積極打造“海洋+低空”大交通學科體系。
今年,學校新獲批人工智能、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智慧交通、智能海洋裝備、軌道交通信號與控制5個專業。其中,智慧交通專業以交通系統的智能“感知—傳輸—控制”為主線,融合信息、控制等多個學科知識,涵蓋交通工程、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旨在培養掌握智能交通系統感知、傳輸和控制、交通大數據處理和分析等專業知識,同時能綜合運用人工智能、信息數據、協同控制等先進技術解決交通工程問題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工程專業以“海洋+低空”交叉創新為核心,致力于培養低空領域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專業課程涵蓋空氣動力學、自動控制原理、無人機飛行控制等,培養方向實現設計、控制和運維全覆蓋。同時,該專業構建“教學—實驗—產業”全鏈條培養體系,具備高水平教師團隊與頭部企業雙支撐的發展優勢,可實現最新產業需求的深度對接。
招生特色AI問答
問:AI助手你好,我想了解一下交通運輸職業院校2025年招生特色。
答:好的,交通運輸職業院校主要培養學生在相關專業領域的實操技能和職業素養。以下是我為您搜集到的部分交通運輸職業院校2025年招生特色相關信息,供您參考。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今年開設27個招生專業,涵蓋軌道交通、汽車服務、智慧交通等方向。其中3個專業為今年新增:交通運營管理專業聚焦城市公共交通運營管理、智慧樞紐運營及貨運中轉站場經營等領域的復合型技術人才培養;道路工程檢測技術專業致力于培養學生運用數字、智能技術在道路工程領域從事檢測、試驗、質量控制等各項工作的能力;應急救援技術專業則側重培養應急管理人才。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緊跟國家“雙碳”戰略目標,今年新開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培養新能源汽車裝調、檢測、維修等高端技能人才。該專業構建“基礎+核心+拓展”課程體系,涵蓋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智能診斷等專業核心課程,實踐教學課時占比超50%。學校與吉利、小鵬等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共建產業學院,提供“雙導師制”培養和就業直通通道。畢業生可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生產測試等核心崗位工作。
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以服務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海洋強國為使命,構建以水上運輸類專業為主體,陸上交通和航空類專業為兩翼的特色專業體系。今年招生專業共41個,涵蓋航海技術、輪機工程、船舶海工、航運管理、港口物流、智能制造等方向。作為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專業群核心專業、國家骨干專業,航海技術專業是學校特色,聚焦船舶駕駛、船舶指揮、船舶引航等崗位核心需求,培養可從事船舶安全航行、船舶作業管理與人員管理、貨物裝卸與積載、船舶無線電通信等工作的能工巧匠。
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單位。圍繞現代海洋運輸產業鏈和區域支柱產業需求,學校構建了航海技術、港口與智能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航運經濟與管理、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郵輪與藝術設計六大專業群。今年,學校面向全國29個地區招生,共設40個專業類別,總招生計劃5190人,其中為陸軍、海軍、武警部隊招收定向培養軍士590名。此外,學校今年新增數字化設計與制造技術專業,聚焦培養船舶設備數字化設計與制造緊缺人才。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開設的智能交通技術專業是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全國交通運輸類示范專業點。該專業以“政、行、企、校”四維協同為特色,與華為共建智慧交通產業學院,開設“鯤鵬創新班”,使教學內容緊密貼合企業需求。該專業配備國家級智能交通大數據中心等15個現代化實訓平臺,集成“教學實訓—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競賽服務—技術研發”五位一體功能,形成全鏈條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畢業生可就業于系統集成工程師等核心崗位。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是西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綜合交通運輸類公辦高職院校,擁有3個國家骨干專業、1個教育部示范專業。學校與400余家企業合作,近三年畢業生去向落實率穩定保持在97%以上。今年學校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新增設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郵政快遞智能技術、數字媒體藝術設計3個熱門專業。其中,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配備比亞迪等企業的實訓設備,90%以上教師擁有企業認證資質,同時還可為學生提供真實崗位實習,實現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無縫對接。
本文文字由 本報記者 胖雨珊 通訊員 李銘涵 整理
本文圖片由 各校 提供
編輯:胖雨珊
責編:胖雨珊
審核:梁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