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獲獎結果,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陳昱負責的《深藍智匠——多功能船體“分段”裝配自動化先行者》項目,學校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張毅皓負責的《風翼偵觀——海上風電外表腐蝕檢測先導者項目》榮獲國家級銅獎。學校商船學院學生鄭菲負責的《乘流檢波一種多功能海事監測無人艇隊》項目,獲得入圍總決賽獎,此外,學校在上海賽區摘得金獎2項、銀獎8項、銅獎23項及優勝獎21項。
“深藍智匠”項目:多功能船體自動化“分段”裝配機器人
在船舶制造領域,傳統人工焊接長期面臨效率低、安全隱患大、數據分散等痛點。為解決人工焊接的難題,信息工程學院的陳昱團隊聚焦船舶精細化智能化焊接的發展前景與傳統人工焊接的迭代升級,自主研發一套兼具軟硬件系統的多功能船體自動化“分段”裝配機器人。對比現有船舶制造工藝,在智能識別與不定向焊接技術上更具前驅力。“最初的靈感,其實源自一次校企合作實踐?!?nbsp;陳昱回憶道。當我們目睹工人在高溫密閉環境中進行高強度焊接作業時,便萌生了用自動化技術替代人工的構想。他通過調研,在與工訓中心導師交流后,初步提出了項目構想,吸引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
陳昱說:“學校和企業的支持都是團隊前行的堅實后盾!在工訓中心導師的指導下,團隊歷時兩年完成技術攻關,并與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將系統投入實際生產場景驗證。陳昱強調:“學校的蘋果樹工坊平臺提供了硬件支持,企業的真實數據則讓技術迭代更具針對性?!?/p>
“深藍智匠”項目團隊成員開會照片
“深藍智匠”項目模型示意圖
“深藍智匠”項目團隊前往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交流學習
“深藍智匠”項目團隊在上海外高橋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現場學習
“風翼偵觀”項目:對風電設備腐蝕狀況精準識別與監測
該項目圍繞海上風電設施表面腐蝕檢測的現實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打造出一套集成化、模塊化的無人自主檢測系統。該系統融合多傳感融合技術、高性能圖像處理算法與智能分析模型,能夠適應復雜海況環境,實現對風電設備腐蝕狀況的精準識別與動態監測?!绊椖康钠瘘c是一次偶然的海上考察。”經濟管理學院的張毅皓坦言,“當我們了解到風電設備因腐蝕導致的壽命縮短問題時,便決心用技術破局?!?/p>
“使用風翼無人機的原因是因為傳統的人工和設備檢測存在著成本高、危險性大的問題,而海洋惡劣的環境也對常規的設備有著很大的影響。為了項目的順利研發,學校為項目提供了“基礎實驗實訓中心蘋果樹工坊平臺”等實驗場地,同時也在產品查新和專利的申請方面提供了幫助和支持?!睆堃沭┍硎荆澳壳氨卷椖恳呀浬暾埩硕囗棇@?,并且已經與相關行業的公司進行了產學研合作的相關對接,在未來會繼續完善該項目,拓展更多的功能?!?/p>
“風翼偵觀”項目團隊成員與指導老師溝通技術方案
“風翼偵觀”項目檢測模型示意圖
“風翼偵觀”項目團隊成員進行設備調試
“風翼偵觀”項目團隊成員進行實地設備測試
“乘流檢波”項目:多功能海事監測無人艇隊
商船學院鄭菲團隊聚焦海事監測領域,依托學校智能船舶與工程技術優勢,自主研發多功能海事監測無人艇隊。該艇隊集成自主路徑規劃與同步導航技術,可在復雜水域實現高效協同作業,并通過多艇實時通信與數據共享優化隊形效率。應用場景覆蓋海事監管、水上搜救及生態保護三大領域。
“我們這次成功能入圍總決賽并收獲成績,不僅源于團隊成員的晝夜攻關,更得益于學校為我們打造的良好科創環境”交通運輸學院的孔泳懿表示,“學校為我們安排了專業的老師開展講座,解決了我們遇到的問題,還安排我們進入通導實驗室,讓我們結合不同學院、不同專業的同學,放心大膽地發揮想象,創作屬于我們的獨一無二的作品?!?/p>
在得知獲獎消息后,團隊的指導老師趙建森激動地表示:“同學們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非凡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憑借這些素養,他們雖一路磕磕碰碰,但還是不斷前進。最終拿到了屬于他們的榮譽!”
“乘流檢波”項目團隊成員前往復客中國5G智慧雙創中心交流學習
“乘流檢波”項目參與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
“乘流檢波”項目團隊成員介紹展品
“乘流檢波”項目團隊成員與模型合影留念
本次大賽由教育部等12個部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全國總決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共有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學校的514萬個項目、2083.6萬次報名參賽。上海海事大學高度重視大賽的申報組織工作,積極動員各學院(研究院)學生積極參賽,參賽項數大幅提升,超1800項。
從一顆顆探索的種子到如今的碩果累累,三個團隊成員們用智慧與汗水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科技報國的擔當和理想。獎項的獲得不僅是他們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體現,同時也是成員們未來科研道路上追求創新的激勵。上海海事大學將持續推進項目式教學改革,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從“知識傳授為主”轉向“能力素質培養為先”的變革,全力培養敢闖會創的有為人才,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力量。(通訊員:呂品 李文杰 胡奕現)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本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站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違者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來源為其他媒體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站轉載出于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