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農場割小麥,到食堂包粽子……近日,上海海事大學的同學沉浸式體驗勞動教育,感受勞動帶來的喜悅和幸福。
在浦東塘北村,微風吹過金色麥田,老黨員朱國興給同學們講解勞動生產理論課,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的生動講解贏得學生們陣陣掌聲。
在朱國興的指導下,同學們戴上草帽,揮舞著鐮刀,一把一把小心翼翼地割下了飽滿的金黃色麥穗。很多來自城市的青年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收麥農忙,雖然手臂被麥芒勾劃,汗水濕透衣背,但感受到了豐收的快樂。來自上海的虞嘉越同學表示,“雖然我們很多同學是第一次體驗,很熱很辛苦,但我們在此過程中理解了勞動意義,更加懂得要珍惜糧食,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
從傳統麥田走進現代化生態農業示范園,科技興農助力美麗鄉村建設的火熱實踐感染了每一位青年學生。在辛江農業技術專業合作社的大棚,一只只碧綠的小西瓜懸掛在藤蔓上,一叢叢鮮亮紅艷的圣女果簇擁在枝頭。合作社負責人辛立奎為同學們講解使用反滲透膜栽培的無土種植技術,這一技術很好地踐行了綠色生態農業理念,培育出來的瓜果受到市場歡迎,大大改善了農民收益。
來自學校生態文明研習社團的楊雙瑞同學說:“科技改變未來,這次勞動實踐活動讓我看到廣大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很多學習環境、材料相關專業的同學將有更大的應用空間,學成返鄉可以更好地發揮專業所長助力農業技術革新,投身鄉村振興。”
此外,上海海事大學的同學們還走進了食堂,和食堂阿姨們一起學習包粽子。據了解,上海海事大學創設了“青夢工坊”特色勞動教育品牌,在學校餐飲部門的支持下,開發了一系列如青團、湯圓、月餅、春卷、生煎饅頭、蝴蝶酥等特色美食制作的勞動體驗,深受廣大同學的歡迎。
“我們希望通過挖掘傳統文化的內涵,豐富勞動教育形式,將更多文化元素融入勞動教育過程,讓同學們參與其中,收獲更多的勞動樂趣。”指導老師雷夢宇說。
頭圖為上海海事大學的同學們體驗割小麥。校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