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師生開展現場教學,與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合作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杯熱土一杯魂。身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作為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的思想深受教育和洗禮,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發奮圖強,為譜寫海洋強國、航運強國的精彩華章貢獻青春力量!”上海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張琨在走進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開展現場教學時的有感而發。
1月3日下午,上海海事大學師生代表一行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開展現場教學,參觀《張謇在寶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探索》專題展和《艱苦卓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并舉行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簽約揭牌儀式。
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簽約揭牌儀式上,上海海事大學黨委副書記賀莉表示,希望能以此次簽訂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為契機,用好淞滬抗戰紀念館豐富的紅色資源,共同打造校內外聯動、大中小一體化的育人共同體,以有組織科研系統推進校地人才、知識資源共享,與寶山區一同聚焦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使命,尤其是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深化合作、融通發展。
上海海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董金明與寶山區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黃鐵紅分別代表雙方簽約。隨后,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寶山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寶國共同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揭牌。
記者了解到,2023年,上海海事大學獲批首批上海“大思政課”建設重點試驗高校。一年來,學校結合學校特色,立足上海、輻射全國,與文博場館、企事業單位等合作,建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10個。學校將課堂搬到東方大港、把船長輪機長請進課堂,前往洋山港、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等開展大型實踐教學活動10余場,舉辦“大思政課建設與高質量航運人才培養”研討會,積極打造海洋強國、航運強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體系,推動高質量航運人才培養。
此次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旨在通過校地合作,充分挖掘寶山紅色航運文化所蘊含的偉大建黨精神,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其社會實踐及創新能力,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精神力量支撐。
“作為一所與國家交通強國、海洋強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緊密相聯的高校,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使命艱巨。我們要在知史愛國中更加深刻地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的戰略擘畫,將學校發展融入到上海發展的大局中去考慮,自覺對標要求、主動認領任務,為上海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國際航運中心作出應有貢獻。”上海海事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初北平說。
今年正逢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上海海事大學創始人張謇誕辰170周年,《張謇在寶山——中國早期現代化的探索》專題展全方位展現了張謇在寶山的早期現代化探索實踐。師生代表在感受城市厚重歷史和延綿文脈的同時,也深受愛國先賢張謇先生的啟發和激勵。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系副主任李秀芳在參觀后說:“今天,面對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重任,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我將發揮專業優勢,增強內生動力,講好黨的故事,講好上海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不負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陳泳均
編輯:陸天逸
來源:青春上海News—24小時青年報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