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發表主旨演講 采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焦玉玲 記者 郜陽)昨天(23日),由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組委會主辦,上海海事大學、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承辦的2022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綠色與低碳”專題論壇舉行。論壇以“綠色轉型中的國際航運合作”為主題,來自英國、丹麥、法國、瑞典、比利時、柬埔寨、加納、緬甸、巴基斯坦、菲律賓、南非、斯里蘭卡、越南等22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代表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參會。
交通運輸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李冠玉在致辭中表示,交通減排對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十分關鍵。如何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同時,確保交通運輸業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面對的一大課題,需要全球各方共同努力,積極尋求解決方案。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王曉杰指出,世界能源消費加快向多元化、低碳化轉型,航運業作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之一,推動航運業能源結構調整已成為時代趨勢。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從“基本建成”轉向“全面建成”新階段,推動航運業的高質量發展,當要以“改革創新”“轉型發展”為根本動力,以“開放包容”和“合作共贏”為前進方向,繼續大力推進綠色發展轉型,深入推進全球航運共治,為解決全球經濟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上海方案。
上海海事大學黨委書記宋寶儒在主旨演講中指出,航運綠色轉型離不開“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理念的指導,離不開全球航運產業鏈上下游的共同努力與密切協作,離不開技術創新和專業人才的貢獻。人才是支撐行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航運人才在綠色航運發展中具有保障性、引領性作用,具有推動技術發展的決定性。上海海事大學將整合學校在科技、人才、專業、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資源優勢,繼續發揮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的平臺作用,與國際海事組織以及全球航運界一道,為全球航運的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
國際海事組織伙伴關系和重大項目部負責人馬朝智介紹了國際海事組織在航運溫室氣體減排方面的最新工作進展。他表示,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在促進全球海事脫碳、推動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積極成果,期待在國際海事組織與中國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備忘錄框架指導下,亞洲海事技術合作中心在上海海事大學的支持下,能更好地協調全球海事技術合作機制。
在圓桌論壇中,瑞典哥德堡港務局環保部部長愛德華·莫利托、世界海事大學教授艾庫特·奧爾切、上海海事局危防處處長徐旻與航運企業機構代表等就當前航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船舶能效與減排技術應用現狀、各利益相關方的合作途徑與制約、創新經驗共享平臺創建等議題展開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