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腳步丈量中國航運發展的脈搏 ——上海海事大學“千企百港調查”解鎖航運新圖景
駕駛室內,第一次親歷船長的視角,親手觸摸書本中的磁羅經。上海海事大學“航運單位調研”專項實踐隊成員登上“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發出感慨:“這小小的房間,卻造就了多項科考壯舉,‘雪龍’號犁開的不僅是浮冰,更是人類認知的邊界。”
在這個驕陽似火的夏日,上海海事大學的1100余名師生,懷揣著對港航事業的好奇與探索精神,走進200余家港口、航運、物流企業,開展調研和實習實踐。他們用腳步丈量中國航運發展的強勁脈搏,在火熱實踐中淬煉向海圖強的青春理想。
直擊引航前線,解碼“水上國門第一人”的使命擔當。商船學院“引航實踐隊”直擊引航一線,足跡遍及上海、寧波、南京、天津、廈門等國內核心港口引航站。實踐隊隊員們零距離體驗引航員工作日常,不僅通過深度訪談挖掘職業發展脈絡,更親身參與跟艇作業,系統剖析行業發展挑戰與機遇。
當親眼目睹引航員在“馬士基弗吉尼亞號”與“海港105”拖輪間進行高難度攀爬作業時,2023級航海技術專業杜昱寧感慨道:“這不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用生命守護航道安全的擔當。”隊員們見證了引航員在風浪與巨輪縫隙間上演的“毫厘藝術”,他們用鏡頭捕捉這份感動,精心制作系列科普視頻與紀實短片,講述這群“水上國門第一人”的動人故事。
感悟智算賦能,探索航運仲裁數字化路徑。聚焦航運糾紛解決的智能化升級,經濟管理學院“浦江智航實踐隊”前往上海海事法院、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中國電信上海智算中心、中遠海運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系統探究AI公共算力平臺“算存運”高效機制、司法數據清洗關鍵技術及國際海事仲裁發展前沿。實踐隊師生研發構建“海事仲裁數字分身”智能輔助系統,為仲裁員提供案件要素智能提取、類案匹配和裁決建議等功能,幫助提升仲裁工作效率。2024級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胡瑩瑩在研發“海事仲裁數字分身”過程中,鼓勵實踐隊隊員:“在實踐中,我們對AI技術的應用和海事仲裁的復雜性有了更深入了解,這不但是對我們專業能力的鍛煉,更是一次技術與海事法律融合的挑戰與發展。”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副秘書長沈瀏對實踐隊的“海事仲裁數字分身”項目給予高度關注,她指出:“當前海事仲裁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不同機構間的數據壁壘,而智能技術的應用將為提升仲裁效率提供新的可能性。”未來,該系統將在確保仲裁員主導權的前提下,深度輔助證據分析、裁決預測和文書生成等關鍵環節,以“海大智慧”助推航運仲裁提質增效。
解碼綠色引擎,讀懂航運業轉型的“中國心”。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綠航智安探索實踐隊”圍繞“船舶動力系統綠色轉型”開展專題調研,他們走進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機有限公司,在發動數字化裝配車間學習“燃氣模式+柴油模式”雙系統工作原理,親眼見證5G+工業互聯網系統將發動機零件實現智能物流軌道配送,解鎖全球首臺最大功率的船舶雙燃料發動機制造過程,探究“碳達峰”背景下船舶動力系統綠色轉型路徑與安全保障。
面對近年來企業制造交付的行業標桿產品,2024級安全工程專業季海濤主動發問:“雙燃料發動機系統安全保障對船舶運行的重要性何在?”研發人員贊許道:“這一問題直擊甲醇-柴油等雙燃料船舶發動機的實際應用,雙燃料發動機系統的安全保障措施是船舶安全運行的核心支柱,關乎船員生命、環境保護、船舶資產和運營連續性。”在實踐中,隊員們觸摸到了驅動航運業綠色發展的澎湃“中國心”與強勁“加速度”。
崗位中淬煉,鑄就向海圖強的青春理想。上海海事大學向浦東海事局、楊浦海事局、洋山海事局等海事相關單位選派29名“揚帆計劃”實習生,分別從事政務管理、數據管理、宣傳報道等工作。
在洋山港海事局實習的2022級輪機工程專業賀麗竹,主要從事海報設計、視頻腳本撰寫、素材拍攝與剪輯等工作,她說:“宣傳工作是信息傳遞的窗口和凝聚共識、塑造形象、弘揚正氣的關鍵陣地,各項工作任務讓我不斷將所學知識融入海事行業一線,讓我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成就感和服務大局的責任感。通過實習,我感受到自己肩負著水上交通安全與防污染的重任,希望扎根于此,積累政務宣傳經驗,深化對港航樞紐保障的理解,未來在航海事業與公共服務中實現價值。”
自2023年,上海海事大學聚焦學校特色,開展“千企百港調查”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圍繞航運地標探索、航運單位調研、航運文化普及三個專項,每年選派近200支隊伍、2000余名師生,開展實踐認知。作為“千企百港調查”社會實踐的核心專項,“航運單位調研”已成為海大學子認知行業前沿、錘煉專業本領、堅定報國志向的重要熔爐。
學校將持續深化這一實踐育人品牌,引導更多青年用腳步丈量行業發展脈絡,用雙眼探尋技術變革奧秘,在蔚藍國土上奮力書寫無愧時代的青春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