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動議并主持第十一屆歐洲翻譯研究會專題

6月30日至7月3日,第十一屆歐洲翻譯研究會(EST)大會在英國利茲大學舉行。本屆大會以“翻譯與口譯研究的多元面貌”(The Changing Faces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頂尖學者、行業專家與青年研究者。本次大會的第22專題組“生成式AI在專門領域翻譯與口譯研究中的應用”(GenAI in Domain-specific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由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率先動議、擬定并被大會立項為專題,學校外國語學院袁煜博士和英國斯旺西大學楊俊博士共同主持。

本專題組的研究涉及生成式AI(人工智能)在專門領域翻譯中的實際應用、技術挑戰及倫理反思。多位學者就AI在法律文本翻譯中的應用展開了激烈討論,議題涵蓋如何通過提示工程處理文化特定項、保障術語的準確性,以及在不同法律體系間進行概念轉換時AI的局限性。與會學者認為盡管AI能提升效率,但在需要高度精準和文化適應性的專門領域,人類譯者的專業知識、判斷力與倫理操守仍不可或缺。來自外國語學院的博士生劉世界匯報了與導師張滟合作的海事安全領域最新成果——《AECMTE:一個用于海事術語抽取的經標注英語語料庫》。該研究直面海事領域的專業壁壘,通過構建高質量的標注語料庫,為提升海事術語提取的自動化水平和機器翻譯質量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基礎,獲得了與會學者的高度評價。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飛速發展,其在翻譯領域的應用已從通用文本擴展到法律、海事、醫療等高度專門化的領域。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在這一趨勢中率先布局,積極推動海事翻譯與語言服務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應用,長期致力于海事垂域語言資源庫的建設與擴展,已構建了高質量的“海事事故報告語料庫”“中英雙語航運發展報告平行語料庫”“VTS海上通信話語語料庫”等行業語料資料,搭建了“海事英語辭典檢索平臺”“海事語言及應用研究數據平臺”等多語言數據平臺,為生成式 AI 在海事領域的定制化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目前,該學院依托自身在“翻譯+行業”交叉領域的優勢,積極拓展和完善海事語言資源庫的規模,使其涵蓋更廣泛的行業領域,不僅為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數據,也為提升行業翻譯效率與質量提供了重要助力。

袁煜博士主持專題會議
問答節講者與聽眾互動
張滟教授指導的博士生劉世界匯報研究成果
撰稿、攝影、來源:外國語學院 責任編輯:姚旭
掃碼分享本頁面
掃碼分享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