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開源 智匯海大”紅山開源高校行上海海事大學站活動圓滿落幕

6月27日,CCF(中國計算機學會)開源高校行上海海事大學站活動在校順利舉行。副校長嚴偉出席活動并致辭,紅山開源平臺何焱主任,中國信通院云大所開源和軟件安全部主任郭雪,openKylin(“開放麒麟”,中國首個開源桌面操作系統)社區生態合作負責人、教授級高工馬發俊和學校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教授、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生導師徐艷麗分別圍繞開源生態建設、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等開源核心議題展開主題報告,為開源理念在學校的傳播與實踐注入強勁活力。

嚴偉代表學校向蒞臨現場的各位專家、學者及師生表示歡迎。他強調,高校作為創新人才培養與技術研發的前沿陣地,肩負著推動開源生態建設的重要使命。紅山開源平臺以其豐富的資源儲備、開放的協作機制和專業的服務體系,為高校師生提供了接觸前沿技術、參與實際項目的優質渠道。他殷切鼓勵學校師生積極融入紅山開源等平臺,主動投身開源技術的學習與實踐,在開源浪潮中爭當先鋒,展現海大師生的創新風采。

何焱以“開源生態下的科技協同創新探索與實踐”為題,從全球開源態勢切入,剖析了開源演化的深層邏輯與自主開源發展的機遇挑戰。同時,他結合紅山開源平臺的定位、制度機制與工作模式,系統闡述了高校智慧資源參與戰略科技領域開源的實踐路徑,并重點推介了第十九屆“挑戰杯”競賽“人工智能+”專項賽、紅山開源夏季峰會及2025CCF中國開源大會“紅山開源”創新論壇,鼓勵師生積極參與開源創新實踐。

郭雪帶來“開源發展態勢與治理體系建設”精彩報告,她指出,開源技術已成為技術創新的核心引擎,但生態復雜性也帶來合規管理、供應鏈安全等挑戰。報告從理論框架到實踐應用,梳理了開源技術演進脈絡與戰略價值,解讀國內外政策導向,并通過典型案例揭示合規管理與安全防控要點,分享了中國信通院在通信領域的開源治理創新經驗。

馬發俊以“openKylin開源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為題,結合社區三周年發展積淀,深入剖析開源生態對全球技術格局的重塑作用。報告中,他重點分享了openKylin通過課程共建、項目實踐、賽事孵化等模式,與高校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實踐,并重點推介了中國研究生第二屆操作系統開源創新大賽的openKylin賽題,鼓勵學子把握機遇、綻放風采。

徐艷麗立足學科特色,帶來了“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技術”精彩報告。報告中,她系統闡述了該技術如何整合空基、天基、地基與?;嗑S資源,構建全天候、全空間的智能信息網絡體系,并指出其作為突破傳統空間限制、推動航運領域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支撐作用。同時,報告結合低空經濟、智慧海洋、應急通信等場景,分享了技術落地應用的創新路徑。

本次活動由紅山開源平臺聯合openKylin社區主辦,來自各高校、行業的專家學者以及學校100余名師生參加。未來,學校將依托學科優勢,推動開源技術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持續為構建“開放、匯聚、協同、共創”的開源生態體系貢獻海大智慧。

活動現場
專家講座-1
專家講座-2
專家講座-3
專家講座-4
撰稿:姚昌 攝影:科技處 來源:科技處 責任編輯:姚旭
掃碼分享本頁面
掃碼分享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