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初北平率團參加國際海事委員會(CMI)東京會議
5月12日至17日,校長初北平率團赴日本東京參加了國際海事委員會(CMI)第44屆國際會議,法學院負責人和教師代表隨同參會。本次會議吸引了來自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位代表出席。IMO秘書長阿塞尼奧·多明格斯(Arsenio Dominguez),日本土地、基礎設施、交通和旅游部長佐藤水島(Satoru Mizushima)致辭。
大會就資格審查委員會報告、2024年CMI哥德堡大會會議紀要、財務報告、接受摩爾多瓦和黑山海商法協會成為CMI新國家會員等議題進行審議與表決,通過了《2025年CMI海商法:海商法東京原則》的東京決議(Adoption of Resolution on Lex MaritimaThe CMI Lex Maritima 2025 - The Tokyo Principles of Maritime Law)。
出訪團隊一行在會議期間拜訪了國際海事委員會現任主席安·范尼科(Ann Fenech)、日本海法會理事長藤田友敬(Tomotaka Fujita),與移動式海上可再生能源裝置(MORU)工作組組長亞歷山大·塞弗倫斯(Alexander Severance)進行了深入會談,參加了國際海事委員會執行委員會會議、MORU工作組會議和多個專題分論壇,與各國專家代表進行了討論交流。
在東京期間,初北平校長一行還拜訪了東京海洋大學,與該校校長井関俊夫就兩校在人才培養和科研領域方面的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法學院鄭睿副教授作為國際海事委員會MORU工作組成員,在工作組會議和MORU專題分論壇上作了主題發言。
國際海事委員會是1897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成立的一個非政府非營利國際組織,其宗旨是促進海事法各方面的統一,涉及包括航運、跨境破產、扣船、船舶等造成海洋污染和航運融資等領域的工作。本次東京會議議題范圍廣泛,包括海商法一般原則、亞太地區海商法交流合作、航運業脫碳、航運安全、海上自主水面船舶法律問題、郵輪業法律問題、鹿特丹規則、船舶司法出售、碰撞公約、極地航行、油污基金、移動式海上可再生能源裝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