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學子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總決賽獲獎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2024)獲獎結果,上海海事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陳昱負責的《深藍智匠——多功能船體“分段”裝配自動化先行者》項目,學校經濟管理學院學生張毅皓負責的《風翼偵觀——海上風電外表腐蝕檢測先導者項目》榮獲國家級銅獎。學校商船學院學生鄭菲負責的《乘流檢波一種多功能海事監測無人艇隊》項目,獲得入圍總決賽獎。

“深藍智匠”和“風翼偵觀”科創團隊都依托學校基礎實驗實訓中心蘋果樹工坊平臺。“深藍智匠”項目聚焦船舶精細化智能化焊接的發展前景與傳統人工焊接的迭代升級,自主研發一套兼具軟硬件系統的多功能船體自動化“分段”裝配機器人。對比現有船舶制造工藝,在智能識別與不定向焊接技術上更具前驅力。

“風翼偵觀”項目圍繞海上風電設施表面腐蝕檢測的現實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打造出一套集成化、模塊化的無人自主檢測系統。該系統融合多傳感融合技術、高性能圖像處理算法與智能分析模型,能夠適應復雜海況環境,實現對風電設備腐蝕狀況的精準識別與動態監測。

“乘流檢波”科創團隊依托學校智能船舶與工程技術優勢,自主研發多功能海事監測無人艇隊。該艇隊集成自主路徑規劃與同步導航技術,可在復雜水域實現高效協同作業,并通過多艇實時通信與數據共享優化隊形效率。應用場景覆蓋海事監管、水上搜救及生態保護三大領域。

參賽期間,指導教師團隊帶領學生團隊成員對項目計劃書、PPT、路演答辯等各個環節進行認真打磨,反復演練。在參賽團隊的不懈努力下,三個項目成功晉級國賽。

本次大賽由教育部等12個部門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全國總決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共有153個國家和地區5406所學校的514萬個項目、2083.6萬次報名參賽。

學校高度重視大賽的申報組織工作,自大賽啟動以來,教務處聯合研究生院、學生處、團委動員各學院(研究院)學生積極參賽,參賽項數大幅提升,超1800項,并精心組織校級選拔賽。還邀請專家對參賽師生進行多輪專題培訓指導,對參賽項目進行跟蹤輔導,最終榮獲國家級銅獎2項,入圍總決賽獎1項。榮獲上海賽區金獎2項,銀獎8項,銅獎23項,優勝獎21項。

學校將持續推進項目式教學改革,推動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從“知識傳授為主”轉向“能力素質培養為先”的變革,全力培養敢闖會創的有為人才。通過培育重點參賽項目,打造拔尖創新人才方陣,力爭在2025年的國創大賽中再創佳績,更好發揮創新教育的引領作用。

陳昱同學負責“深藍智匠”科創團隊(第一指導教師胡肇煒)
張毅皓同學負責的“風翼偵觀”科創團隊(第一指導教師胡肇煒)
鄭菲同學負責的“乘流檢波”科創團隊(第一指導教師趙建森)
撰稿:徐志京 羅東來 攝影:各科創團隊 來源:教務處 責任編輯:姚旭
掃碼分享本頁面
掃碼分享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