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舉辦2023年信息員培訓班

“媒介素養中最根本的是什么?”“搶不到新聞怎么辦?”“寫好人物通訊有哪些訣竅?”“新媒體時代的‘卷’是什么?”“什么是對用戶具有‘定心丸’價值的優質內容?”這些都是學校信息員在日常工作中最關心關注的問題。

為進一步提升學校信息員的新聞寫作能力和媒介素養,集中為信息員隊伍釋疑解惑,推動學校新聞宣傳工作高質量發展,5月31日,學校舉辦2023年信息員培訓班,校黨委副書記賀莉出席并作開班動員,職能部門、學院的信息員參加了本次培訓。

賀莉指出,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煉、作風務實的信息員隊伍,是做好學校新聞宣傳工作的關鍵,并從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宣傳引導、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三個方面介紹了學校今年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希望大家通過學習提高站位,增進交流,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問題貫穿于培訓學習的全過程,進一步提升業務能力,增進信息員隊伍的凝聚力,增強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培訓班邀請了光明日報社上海站原站長曹繼軍,為大家做“媒介素養與新聞寫作”專題講座。曹繼軍從“三有”:有責任意識、有宣傳意識、有策劃意識;“三了解”:了解時局、了解社會、了解學校;“三區分”:區分媒體、區分目標、區分體裁三個方面,結合大量案例和豐富的媒體從業經歷,對信息員應該具備怎樣的媒介素養作了深入闡述,并就高校信息員如何寫好會議類型稿件和人物通訊進行了具體的指導。參訓學員表示講座有高度、有深度、接地氣,并且有針對性,對于新聞寫作很受啟發。

在“新媒體時代的內容生產和運營”專題講座上,澎湃新聞互動新聞中心總監張凌首先以二十四節氣的海報引出新媒體時代的“卷”,讓大家切實感受新媒體帶來的媒體生態的改變,技術與內容的深度融合對新聞宣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媒體不再只是“博眼球”,也應沉下心來打造精致作品,并指出新媒體的核心是內容,靈魂是互動。新媒體的最新發展介紹和精細化、個性化的平臺運營經驗分享使參訓學員感到意猶未盡,受益匪淺。

下午,培訓班走出校園,前往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董浩云航運博物館、錢學森圖書館參觀學習。錢學森圖書館社教宣傳部副部長張文珺分享了與媒體合作的多個成功案例,重點從“以科學家精神為核心”“加強新聞宣傳制度管理”“重視新聞策劃”三個方面交流了錢學森圖書館新聞宣傳工作的特色與亮點。

學員沙龍上,學校新聞中心老師圍繞“校園新聞審核流程與注意事項”“新媒體選題征集與視頻制作”開展工作交流,學員們就校園熱點話題與選題策劃以及培訓感受作了交流與發言。

本次培訓以學員的需求為導向,采取了“業務培訓+調研走訪+工作交流+主題沙龍”的培訓形式,加強交流與互動,使參訓學員在學習和交流中共同探討改進工作、提升發展的思路和舉措,深化培訓效果,進一步提高學校信息員的媒介素養和專業水平。

校黨委副書記賀莉作開班動員
光明日報社上海站原站長曹繼軍作報告
澎湃新聞互動新聞中心總監張凌作報告
培訓現場
參觀董浩云航運博物館
參觀錢學森圖書館
業務交流
學員代表交流
培訓合影
撰稿:焦玉玲 攝影:董彥君 姚旭 來源: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姚旭
掃碼分享本頁面
掃碼分享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