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報道六:經濟管理學院奮力建設以海運經濟和供應鏈管理為特色的高水平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奮力建設以海運經濟和供應鏈管理為特色的高水平商學院

黨的二十大報告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高度,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專門部署,凸顯了教育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和戰略性支撐地位,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經濟管理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按照學校黨委要求,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堅定不移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奮力建設以海運經濟和供應鏈管理為特色的高水平商學院。

結合專業特色,推進“習近平經濟思想”課程建設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結合專業特色,把“習近平經濟思想”課程建設作為貫徹落實二十大報告中“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一項重要工作。

?成立課程建設工作小組。12月6日,學院召開專題會議,成立“習近平經濟思想”課程建設工作小組,分別由經濟管理學院吳先華、高勁、李杰偉、壽建敏、陳舜和宣傳部張峰、馬克思主義學院劉美平等七位老師承擔教學任務,要求全院以“習近平經濟思想”課程建設為契機,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開展調研和學習。12月上旬,學院課程建設工作小組赴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財經大學開展調研,分別就“習近平經濟思想”課程的指導思想、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踐性教學環節、師資隊伍能力等方面學習借鑒其他學校的做法,探討課程建設方案。

?完成課程體系建設。截至12月底,課程建設工作小組已完成集體備課1次,初步確定“習近平經濟思想”課程一共分成13章7講,本學期期末形成課件初稿,2022-2023學年第二學期試講。接下來,學院還將把習近平經濟思想的學習作為經濟學專業教師培訓和教研室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求教師在學深悟透的基礎上來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真正做到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頭腦,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突出問題導向,推動學院綜合改革和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學科優勢”,把握黨的二十大精神實踐偉力,就是要轉化為自身強大的工作動力,突出問題導向,補齊短板,聚焦內涵建設,發揚優良傳統,實現學院發展目標。

?加強學科建設。按照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要求,學院堅持以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建設為龍頭,深挖傳統專業優勢,努力建設成為海運經濟和供應鏈管理特色鮮明、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商學院。目前,學院會計學已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工商管理獲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專業,學院7門本科課程入選上海市級一流或示范性課程。據2022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全國位列前20%,比2021年進步3名。

?提升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通過修訂、完善制度,鼓勵教師發表各類高質量學術論文、出版學術專著和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項。2022年11月,范國良老師獲得2022年上海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趙森林老師在Springer出版英文學術專著。

?探索雙學位試點運行。12月11日,學院黨政聯席會議就經濟管理學院和信息工程學院雙學位建設中的學生學習重點選擇、學生管理、就業方向等問題開展專題討論。接下來,將根據《上海海事大學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管理辦法》積極探索雙學位人才培養項目建設。

?構建協同發展的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到,要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學院把商科的AACSB(國際商學院協會)國際認證納入學院重點建設范疇,促進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持續改善。AACSB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商學院和會計項目非政府認證機構,自1919年開始推行高等管理教育認證。學院依托海運經濟和供應鏈管理專業特色,于2016年9月正式提交認證資質 EA 申請表,2022年10月,提交自評報告并獲得通過,目前正全力準備2023年3月的AACSB國際認證專家現場訪視的終評階段。

強化協同育人,培養應用型、創新型海運經管類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高瞻遠矚作出“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部署。學院積極主動對標學校二次黨代會精神和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努力培養應用型、創新型海運經管類人才和商界精英。

?堅持學院-學生-企業交互式人才培養模式。組織“滴水湖經濟與管理論壇”“臨港社科論壇”“長三角供應鏈管理與航運經濟研究生學術論壇”等學術活動,促進學院師生與海運經濟和供應鏈管理專業學術界的學術交流,11月17日第198期滴水湖經濟與管理論壇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為主題,主講人劉偉華教授分享了關于韌性供應鏈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思維。開展“院長下午茶”“談管論經”等活動,就專業定位、課程設置、培養方案、實習就業、考研出國、社團活動、學風建設等問題與學生代表交流。開門辦思政,面向港航、供應鏈管理等企業招募企業家輔導員,融入思政育人工作體系。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前正與英國雷丁大學洽談“3+1”“4+1”國際化合作辦學項目,持續推動“三全育人”落地,助力學生成長。

?突出價值引領,多路徑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強化實踐育人,畢業生實習實踐是實現就業的重要渠道,2022年學院已組織58支“知行港航”社會實踐隊伍開展港航物流企業調研,15支實踐調研隊伍開展社會問題調研,助力畢業班學生知曉社會發展,了解行業動態,學習企業文化,順利實現“學生”至“海運企業”人才的過渡。推進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12月21日,學院召開2023屆畢業生就業工作促進會,就2023屆畢業生就業工作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了推進措施和工作計劃,分類構建畢業生資源庫,積極發動教師、校友力量為畢業生提供多維度、寬領域的職業選擇。

?以服務“海洋強國”國家戰略為目標,發展非學歷教育。依托亞洲郵輪學院、上海高級國際航運學院、MBA教育中心平臺,為政府部門和各大企事業單位開展高端人才培訓。11月2日,學院承辦“港有才·郵未來”青島郵輪人才高級研修班,校黨委書記宋寶儒出席開班儀式。宋寶儒書記指出,在疫情沖擊全球郵輪產業的大背景下,中國郵輪產業的發展從未停下腳步,在郵輪建造、郵輪公司組建與運營等產業鏈核心環節上不斷取得新突破,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自信自強、守正創新”精神。學院將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為指引,努力培養造就更多高端海運人才。

?經濟管理學院將堅定不移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到實處,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教學、科研,積極融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金融中心建設總體規劃,參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產業布局與人才集聚建設,在學生實習實踐、就業、非學歷教育等多個層面,以互惠共贏為原則,構建政產學研協同育人平臺,培養應用型、創新型海運經管類人才,奮力建設以海運經濟和供應鏈管理為特色的高水平商學院。

學院組織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
學院召開“習近平經濟思想”課程建設專題會
習近平經濟思想第四講
AACSB國際認證工作團
學院第53期院長下午茶
學院期中教學質量座談會
2022年11月會計學專業發展研討會.
第十七屆長三角研究生學術論壇.
學院就業工作促進會
學院畢業生實習實踐合作單位
撰稿:馬莉艷 顧磊 攝影、來源:經濟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焦玉玲
掃碼分享本頁面
掃碼分享本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