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學師生開展“光盤”行動
自今年2月份我校發起“光盤行動進校園”活動以來,全校師生積極響應。學校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措施,抵制餐桌上的浪費。日前,校報多名學生記者對學校開展的“光盤”活動進行了深入采訪,獲悉“光盤”這個新名詞開始扎根在師生們的腦海中,落實到行動中。“不剩飯、不浪費,吃多少、盛多少,吃不了,兜著走”“加入‘光盤’族,一起對浪費說不”開始在我校師生中盛行。
“光盤”行動席卷全校
“光盤”活動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據統計,在抽取的每日早、中、晚用餐高峰期,早餐“光盤率”達到了90%以上,中餐和晚餐“光盤率”則分別在80%和85%左右。部分倒餐的同學,餐盤中的食物也基本被“消滅”掉,只有部分殘羹剩飯。學校第一食堂負責回收餐盤的阿姨反映,自從實行“光盤”活動以來,同學們的倒餐現象明顯緩解,食堂每天清理的食物垃圾也減少了許多。交通運輸學院國航101班張同學說:“我在學校每頓飯買一葷一素兩個菜,能夠全部吃完。以前有過米飯吃不完的情況,現在我會主動跟打飯的阿姨說明,請她給我少盛一點兒。”
“光盤”幕后的故事
為了增加“光盤率”,清真食堂的廚師在飯菜的花樣翻新上花足了心思。因為清真食堂是專門供穆斯林用餐的小食堂,每天人流量不是很大,以前菜色總共就那么幾種,提不起同學們的食欲。從這學期開始,廚師們“發明”了許多新菜式,每周不定期更新,菜肴的味道更好,種類增多,同學們的“光盤率”自然提升了。
“光盤”活動還引起了校內學生組織的關注,并得到了校團委的大力支持。學生會的志愿者們經常巡視,還為“光盤”者拍照,并及時發布到“人人”主頁上,通過轉發、“@”老師和同學增加“光盤”行動的影響力和感召力。一張張照片鼓勵同學們更加堅定地將“光盤”行動進行到底,消除了同學們以往“菜點少了怕同學笑話”“吃得太干凈怕被嘲笑飯量大”等顧慮。“倒盤”可恥、“光盤”光榮已經形成了一種良好的風尚。
校園中的“綠光盤”
4月初,我校“綠光”志愿者服務隊開展了名為“綠光盤”的活動,旨在呼吁同學們養成勤儉節約、不浪費糧食的習慣。
在為期7天的活動中,有不少學生在微博上發出了自己的“光盤”照片,每張照片中的“綠光盤”都是干干凈凈的。為了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應學生們的“光盤”情況,“綠光”志愿者服務隊的同學們深入到我校各食堂進行采訪、調查統計,并就“光盤”行動征求學生的意見。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表示支持“光盤”行動,不少同學建議盛米飯“自主化”,這樣就能按照自己的飯量合理打飯,減少浪費。
?“光盤”行動一切“節”有可能
?在全校范圍的“光盤”行動中,信息工程學院結合自己的特色,推出了名為“一切‘節’有可能”的反浪費、倡節約系列宣傳活動。
活動分為4個部分:一是通過調研學校食堂、教學樓、圖書館、寢室以及辦公樓的各相關數據,估算出節省的最大數值,結合圖標等工具,將調研成果上傳至人人、易班、微博等網絡平臺進行宣傳;二是開展“十大浪費與十大節儉行為”評選活動,征集生活中各種典型的浪費與節儉案例,以投票的形式發布最終選出的“十大浪費與十大節儉行為”,呼吁同學們杜絕不良浪費行為,養成節儉習慣;三是開展“儉”愛義賣活動,在網絡平臺上宣傳易班跳蚤市場,同學們也可以將自己的閑置物品在校園的跳蚤市場上進行交換或出售。據悉,活動的善款最終會全部交予紅十字會,用于改善山區貧困兒童的學習條件。四是“節”拍活動,對身邊的浪費現象進行暗訪拍攝,將其制成短片在校園北廣場、各網絡平臺上進行播放,以此引起廣大師生對勤儉節約的重視。
活動得到了全校師生的大力支持,大家紛紛在線上線下參與活動,以實際行動響應號召。記者在食堂隨機采訪了幾位剛用完餐的同學,他們均表示注意到了廣場上播放的視頻,認為這樣的宣傳效果很好。許多同學就餐都按需購買,謹防浪費。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有一種美德叫“光盤”。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師生投身到了“光盤”行動中,為拒絕“剩”宴作出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著自己的綿薄之力。
